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2008/12/13夏日殺手 腸病毒來勢洶洶



腸病毒重症陸陸續續在增加,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七月初的最新統計,累計重症個案達307例,死亡人數增加為10人,全台腸病毒疫情持續發燒,重症數個案,死亡人數持續增加,民眾憂心並搞的全台神經兮兮,父母們則是聞腸病毒色變












腸病毒是什麼







其實腸病毒是一大類病毒,總稱為一種小RNA病毒,包含有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AB型,伊科病毒及長病毒68~71型四大類,因為這些病毒都是可經由腸道引起感染,所以在學術上統稱為腸病毒,目前除了小兒麻痺病毒有疫苗可供預防外,其餘目前沒有有效疫苗可供接踵,而這些腸病毒下面又可再分為七十多型,不同類型的腸病毒引起的疾病種類也有些不同,包括手口足病,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流行的腸病毒,大多以手足口病最常見








所以其實腸病毒並不罕見,在台灣幾乎全年都有感染個案,流行高峰期以4~9月為主要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糞口傳染,接觸傳染及母子垂直感染等,通常潛伏期平均為3~5天,感染腸病毒後約一星期左右發病,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強,得到腸病毒的人,多數沒有症狀,而且99.9%會自動痊癒,致死率約十萬分之一至萬分之一










既然如此,為何會引起恐慌呢?因為重症個案引起的中樞神經症狀,病程又快又猛,上一秒好好的,下一秒就命在旦夕,讓家長措手不及,而重症患者主要為5歲以下的幼童,因其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故大多半幼童體內並沒有足夠的抗體及本身的抵抗力,感染後的危險性較高,而6歲以上的兒童就讀幼稚園,小學,雖然一半左右本身已產生些許抗體,使得感染後的症狀較輕微,但隨時可能把腸病毒帶回家或在校園中與其他小朋友交叉感染,傳染給同學或者是家中的弟弟妹妹,再者由於腸病毒的型別很多,所以無法感染過一次後就能終生免疫,再加上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目前其他得腸病毒並沒有有效的預防疫苗,而且一般感染並無明顯徵狀,又加上是以口,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染,所以控制相當不易












那要如何預防呢 給你四大原則 以防夏日殺手 腸病毒的入侵






第一:原則為個人清潔 不管是大還是小孩,手部清潔是預防腸病毒的第一條件,濕,搓,沖,捧,擦為正確的洗手五步驟,特別是搓這個動作,因為腸病毒可吸附於手部,所以在洗手時一定兩手交叉病互相摩擦,搓揉手掌,手背及指尖,至少20秒以上








第二:為維持居家環境乾淨,整潔,衛生及通風,並多多注意學校及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等相關單位對腸病毒所發布的最新消息,已掌握腸病毒的最新動態








第三:避免傳染,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生病即早就醫,並請假在家好好休息,以免再傳染給別人








第四:則是增強抵抗力,降低感染率,好讓身體自己先保護自己,在飛流行其實先預防,多攝取增加免疫力的機能食品,而流行期間不要讓本身成為防疫漏洞 此時自己與孩子的抵抗力要更注意,並多多觀察自己與孩子的身體狀況,預防勝於治療










常見症狀





1大多是無症狀感染 或只有發燒等類似一般感冒症狀



2特殊臨床表現



I.疹性咽峽炎



II.手足口病



III.無菌性腦膜炎及腦炎



IV.嬰兒急性心肌炎及人心包膜炎



V.急性淋巴結咽炎



VI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VII.流行性肌肋痛



VIII.發燒合併皮疹



IX.其他嚴重性 如肺氣腫 新生兒感染等





3.三歲以下幼童感染 併發嚴重中樞神經症狀之比率較高
















疹性咽峽症









1.特徵為突發性發燒 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2.病程為4~6天



3.多數病例輕微 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4.通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 有些需要住院給予點滴



5.感染病毒類型 克沙奇A1-10 A16 A22型疾病 腸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1.發燒及身體手部 足部 口



2.病程為7~10天



3.通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 有時需要住院給予點滴



4.感染病毒類型 克沙奇A16 A4 A5 A9 A9 A10 B2 B5 型病毒 腸病毒71型


各年齡層感染腸病毒的危險程度







0~5歳 大部分無抗體 1免疫系統不如成人完備 2年紀越小接觸過



的病毒越少 3腸病毒71分是小於3歲的兒童







6歳 1/2有抗體 1幼稚園是容易傳播病菌的地方 2小孩的衛生習慣較差







7~12歳 2/3有抗體 在學校容易被同學傳染成人 大部分人都有接觸過腸病毒 因為熬夜 壓力 飲食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